——一位大三学生的假期生活
有这么一位在校大学生,他连续两年放弃假期闲适的娱乐时光,倒贴着钱筹办培训班,免费为农村孩子补习英语。他叫赵吉云,是威尼斯wnsr6662011级对外汉语专业的一名普通学生,来自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面对落后而贫穷的村落,他一直都怀揣着依靠所学,回馈家乡的梦想,所以他分外珍惜求学时光,学习认真刻苦。2012年暑假,已经在大学积蓄了一年半能量的赵吉云开始了逐梦之旅。
条件艰苦 逐梦之路困难重重
看到贫穷落后,教育质量低下的家乡,了解到村里孩子学习英语困难重重,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的情况,他萌生了办免费英语培训班的念头。
说干就干起来,办培训班首先需要解决场地问题。在家乡找到一块空地容易,找一间像样的教室却很难,家里腾不出地方,外面找不到房子,教室的问题让赵吉云苦恼不已,几夜未眠。功夫不负有心人,乡里敬老院的一间空房间符合了赵吉云对一间小教室所有的期望。他用执着而认真感动了敬老院的负责人,获得了房间的使用权,又想方设法独自一人搬来了十几张课桌、板凳,一间简单却温馨的教室终于布置好了。
找教室不简单,准备授课内容也让他为难。设身处地回想着自己刚开始进行英语学习时的困惑,赵吉云将最基础的知识点一一记下,思索着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方法,在纸上一笔一划地编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本“教科书”。
面对质疑 执着真诚赢得认可
前期准备工作终于就绪,幻想着孩子们在教室里诵读英语的场景,赵吉云兴奋不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他立刻挨家挨户去亲自“招生”。
“英语培训班”这个城里人司空见惯的产物,却是农村的稀罕物。去过了几户人家后,收效甚微,大家都不相信会有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有人说他肯定是想后期收费,有人怀疑他的能力,而有人觉得他是为了出名。面对种种质疑,赵吉云没有放弃,“我告诉自己往前走,坚持到底,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后来他干脆在街上贴了一则招生启事,向来围观的人一个个解释,一个个说明,一天下来嗓子都沙哑了,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有家长愿意送孩子过来试试。参加培训班的孩子英文进步明显,家长们争相交孩子送来,从起初的几个孩子,到后来的二十几个孩子,培训班渐成规模。自费给孩子们购买文具,打印复印学习资料,为学生答疑解惑,赵吉云忙得热火朝天。听到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他觉得自己的付出非常有价值。
扭转观念 耐心劝回“辍学”孩童
在思想观念落后的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没有得到家长的正确关注。有时,因为家里农活多,孩子会被父母从课堂上拉回去干活。
面对这样的情况,赵吉云会找到家长,耐心劝说,希望他们能够重视自己孩子的教育。几经劝说无效,他便在中午或晚上跑到学生家中给他们补习当天的课程,一次又一次的坚持,一次又一次的认真,起初漠然家长终于被这种执着所感动,答应培训期间让孩子专心学习,并开始关心起孩子的学习。
临近离别 学生鞠躬老师流泪
在培训期间,赵吉云既是老师又是哥哥,他从未摆出老师的架子让学生们起立问好,但在2014年2月的最后一堂课上,学生全部主动起立,齐声高喊“老师好,老师辛苦了!”,并深深鞠了一躬。
课程结束后,他去教室收拾东西,准备搬离敬老院时,却看到孩子们用稚嫩的笔画在黑板上写下“赵老师,您别走呀”七个大字,他顿时流下热泪:“看着同学们恋恋不舍的表情和话语,看着家长们到我家里表示感谢,我觉得我做到了,只希望这些学生能够不轻言放弃,好好努力,好好加油。”
山路崎岖,阻挡不了孩子们求学的渴望;青山绿水,孕育出一个又一个美丽而又淳朴的梦想。“御使长风,无畏前行”赵吉云在来电秀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支教之路是艰苦的,但他会坚持下去,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将培训班办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