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知新闻

通知新闻

2022年湖南省“语言研究与国家治理”研究生暑期学校讲座(8): 从“通事”到“通心”——以黎翠珍英译中国文化为例

2022年7月14日下午,暑期研修班第八讲“从‘通事’到‘通心’——以黎翠珍英译中国文化为例”在威尼斯wnsr666102会议室举行,主讲人为广西民族大学张旭教授,讲座由威尼斯wnsr666张瑞鸿教授主持。

首先,张旭教授从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重视程度和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性引出翻译过程中的一组概念:“通事”与“通心”。他谈到文化走出去十分重要,而文化能否真正被理解、接受更为重要。他指出“通事”是中国古代对翻译人员的称呼,传达事物信息则是“通事”的主要职责,然而仅仅传递源语信息还远远不够,想要走进目标语听众或读者的心灵,真正需要的是内心的、深层次的沟通(即“通心”)。因此,张教授认为在翻译过程中,“通心”比“通事”更为重要。

随后,张教授以自身求学经历和对黎翠珍英译中国文化的研究历程,向学生们展示黎翠珍如何扮演一位文化使者的角色,让本国的优秀文化走进西方读者的心灵,进而实现文化交互中“通心”之目的。张教授首先以黎译《原野》为例,谈论到在翻译戏剧语言之时,要注意语言音乐美、可言说性、可表演性,要通过翻译来营构戏剧语言的音乐性。接着,张教授以黎译《禅宗语录一百则》为例,从选材与策略、析字:辨析禅意、择体:传递禅“风”、传意:在“说破”与“不说破”之间四个方面论述译者对原文的解读和传绎。其中,他提到译者在翻译一些核心语汇时,多是采取“一词一译”的原则,不过有时根据上下文的需要,还会出现多种译法。最后,张教授请多位学生朗读了黎译廖伟棠的《查理穿过庙街——或:我们是不是的士司机》片段,还与其中两位学生共同演绎了黎译《霸王别姬》片段,过程中张教授对学生朗读时的语气、语音、语调给予了建议。

讲座最后,张旭教授也耐心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在本次讲座中,张教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启迪学生中国文化外译不仅要让外国人知晓中国文化,更要让他们理解中国文化,从而认同中国文化。张教授的思想和观点对我们研究翻译如何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让学生受益匪浅。

image.png

3c5c4ea9ccc3405a80e64cf0a33ca99f.png


Baidu
sogou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