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下午,威尼斯wnsr666院长张景华教授在外语楼101会议室作了题为:“西化还是化西”——论晚清西学翻译的术语民族化策略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暑期学校全体学员与外院青年教师共同参与。
张教授在讲座一开始就向大家展示了中国的西学翻译史,提起了大家对西学翻译的学习兴趣。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开启了西学翻译的高潮,清政府还成立了“京师同文馆”这样的官方机构对西学术语翻译进行规范,证实了国家对西学翻译的重视程度。然后,张教授举了魏源《海国图志》和梁启超《论译书》两个例子:魏源将术语译介作为“译夷书”和“悉夷情”的重要工具,梁启超还把术语翻译视作“治西学”的关键,佐证了术语翻译在西学翻译中的重要地位。张教授认为采用“术语民族化”这一翻译策略之前,首先要认清“术语”的概念,“术语”作为一种专用词汇,意义具有单一性,一般由一到两个词组成,最多三个词,这就对“术语”的表意精确度有着较高要求。其次是“民族化”的概念,术语译者首先要梳理自己的民族立场,为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自信做贡献。再者,译者要注意“术语民族化”应尽量避免音译,音译不能丰富汉语术语系统。最后,张教授以“重学”到“力学”的西学术语翻译转变为例,指出西学术语翻译需要一个演进和接受的过程,译者在翻译西学术语时,应更多的考虑到受众的知识体系,采取民族化翻译策略有利于弘扬中国汉语言的文化自信。
讲座提问环节,张教授就大家提出的问题做出了耐心解答,全体学员和外院青年教师收获颇丰。
最后,张教授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写文章发表的成功经验:写文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要用心好好写文章,不用担心发表的问题;每一篇论文,都要提炼自己的观点,结构清晰,逻辑连贯;要有核心问题意识,让人看了一目了然;要有批判意识,发现前人的错误要勇于指出。张教授的回答让大家深受启发,尤其是在翻译类论文发表方面见解独到,对于大家将来写论文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